非、与、或、异或、同或、与非、或非
本文最后更新于66 天前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,如有错误请发送邮件到3082654005@qq.com

以下是常见逻辑运算符(非、与、或、异或、同或、与非、或非)的核心区别对比表,涵盖名称、符号、逻辑规则、真值表四大维度,清晰呈现各自特性:

常见逻辑运算符区别对比表

运算符名称逻辑符号(逻辑代数)编程常用符号核心逻辑规则(通俗描述)真值表(输入 A、B,输出 Y)
非(NOT)¬ 或 ˉ!输入为 1 则输出 0,输入为 0 则输出 1(取反)A=0→Y=1;A=1→Y=0
与(AND)&& 或 &全 1 则 1,有 0 则 0(需所有条件满足)0∧0=0;0∧1=0;1∧0=0;1∧1=1
或(OR)|| 或 |有 1 则 1,全 0 则 0(满足任一条件即可)0∨0=0;0∨1=1;1∨0=1;1∨1=1
异或(XOR)^相异为 1,相同为 0(输入不同则成立)0⊕0=0;0⊕1=1;1⊕0=1;1⊕1=0
同或(XNOR)无通用符号相同为 1,相异为 0(输入相同则成立)0⊙0=1;0⊙1=0;1⊙0=0;1⊙1=1
与非(NAND)无通用符号先 “与” 再 “非”:全 1 则 0,有 0 则 10↑0=1;0↑1=1;1↑0=1;1↑1=0
或非(NOR)无通用符号先 “或” 再 “非”:全 0 则 1,有 1 则 00↓0=1;0↓1=0;1↓0=0;1↓1=0

关键补充说明

  1. 一元 vs 二元运算符
    • 仅 “非(NOT)” 是一元运算符(只需要 1 个输入);
    • 其余(与、或、异或等)均为二元运算符(需要 2 个输入)。
  2. 互逆关系
    • 异或(XOR)与同或(XNOR)互为 “非运算”,即 A⊕B = ¬(A⊙B)
    • 与非(NAND)是 “与运算的非”,即 A↑B = ¬(A∧B)
    • 或非(NOR)是 “或运算的非”,即 A↓B = ¬(A∨B)
  3. 应用场景差异
    • 与(AND):用于 “多条件同时满足” 判断(如 “成绩≥60 且 出勤≥90%”);
    • 或(OR):用于 “多条件任一满足” 判断(如 “年龄 < 18 或 年龄 > 60”);
    • 异或(XOR):常用于 “奇偶校验”“数据加密”“逻辑判断是否不同”(如前文浮点数溢出判断);
    • 与非 / 或非:是数字电路的 “基本门电路”(可组合实现所有其他逻辑,性价比高)。
文末附加内容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